文章列表
  • 怎样克服钣金加工时遇到的难题 怎样克服钣金加工时遇到的难题对于钣金产品,可能每个人都不陌生,比如我们随身携带的手机以及每天上班必不可少的电脑机箱中,还有家庭厨房的灶具等等,生活中如此多的地方随处可见需要用到钣金的产品。目前钣金在电子电器、通信、汽车、医疗等行业已取得了广泛的应用。钣金加工由于是适用于被剪切的材料厚度基本尺寸为0.5~6毫米相对较薄的板材材料,可以大规模量产,成本较低且完工成品性能较好,促使了很多大大小小钣金加工
    发布时间:2015-06-08 08:10 点击次数:976 次
  • 不锈钢无缝管固溶处理的作用 不锈钢无缝管固溶处理的作用固溶温度主要根据化学成分确定。一般说来,合金元素种类多、含量高的牌号,固溶温度要相应提高。特别是锰、钼、镍、硅含量高的钢,只有提高固溶温度,使其充分溶解,才能达到软化效果。但稳定化钢,如321不锈钢管,固溶温度高时稳定化元素的碳化物充分溶解于奥氏体中,在随后的冷却中会以Cr23C6的形态在晶界析出,造成晶间腐蚀。为使稳定化元素的碳化物(TiC和NbC)不分解、不固溶,一般
    发布时间:2015-06-05 08:27 点击次数:957 次
  • 不锈钢熔模铸造铸件的品质控制 不锈钢熔模铸造铸件的品质控制 从不锈钢熔模铸造铸件的缺陷种类及可能形成原因来看,形成铸件缺陷的影响因素很多,各环节的工艺控制好坏都将影响到*终的铸件品质。结合上述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铸造缺陷,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对铸件品质进行严格控制。1原材料控制 面层材料由于直接与合金熔体接触,对铸件的表面品质有重要的影响。应选用锆砂中性耐火材料作为面层材料,且锆砂的ZrSiO4的含量要高,并控制K、Na、Ca
    发布时间:2015-06-05 08:26 点击次数:940 次
  • 铸造技术是我国不锈钢铸造发展的“命脉” 铸造技术是我国不锈钢铸造发展的“命脉”据相关媒体报道,我国不锈钢的实际产量远远小于其生产产能,并且这实际产量的利用率并不高,原因是不锈钢的上游需求并不高,这就直接制约了我国不锈钢产品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铸造不锈钢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不锈钢产品质量与国外产品相比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然国内的不锈钢产能较高,但是其被市场认可和采用的几率却并不大,要改变这种现状,从客观方面来讲,还是要依靠市场
    发布时间:2015-06-05 08:25 点击次数:794 次
  • 301和304不锈钢的区别 301和304不锈钢的区别从实际角度来看304不锈钢与301在本质上都属于不锈钢种类,两者不同之处就在与其化学成分与物理学存在部分差异,在制作工艺来讲基本类似。单独从抗拉长度来说两者差异还是存在一定距离,具体说明如下: 304不锈钢丝:1.产品材质化学成分详细说明(thechemiccomponentofourproduct)||化学成分含量|镍(Ni)8%~11%|铬(Cr)17%-18%|
    发布时间:2015-06-05 08:24 点击次数:6209 次
  • 超级13Cr不锈钢在超深超高压高温油气井中的腐蚀 超级13Cr不锈钢在超深超高压高温油气井中的腐蚀随着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工业向着超深、高温高压方向发展,以及开发恶劣环境油气田(如高温高压CO2田、高含H2S油气田)的需要,油井开采的条件越来越趋苛刻,油井中腐蚀性气体(如CO2)的含量逐渐上升,含水量也在逐渐增加,所有这些都导致CO2腐蚀越来越严重,这使得CO2和H2S腐蚀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高含CO2和Cl-环境下,API13
    发布时间:2015-06-05 08:24 点击次数:1411 次
  • 五金不锈钢紧固件的两个小知识 五金不锈钢紧固件的两个小知识紧固件使用不锈钢作为材质,可以说无论在制造、使用或处理的各个环节都有很大优势,因此虽然紧固件以不锈钢为材质本身的成本较高,周期寿命相对较短,但是在紧固件的解决方案中,却依然属于较为节省的一种。 紧固件的不锈钢磁性问题 紧固件如果使用不锈钢作为主要材质,则还要了解一下不锈钢本身的磁性问题。不锈钢一般来说是被认为不具有磁性的,但是实际上奥氏体系列材料经过一定加工工艺
    发布时间:2015-06-05 08:22 点击次数:727 次
  • 不锈钢物理性能的表达 不锈钢物理性能的表达 不锈钢的物理性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表达: ①热膨胀系数: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物质量度元素的变化。膨胀系数是膨胀-温度曲线的斜率,瞬时膨胀系数是特定温度下的斜率,两个指定的温度之间的平均斜率是平均热膨胀系数。膨胀系数可以用体积或者是长度表示,通常是用长度表达。 ②.密度:物质的密度是该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是kg/m3或1b/in3。 ③.弹性模量:当施加力
    发布时间:2015-06-03 09:49 点击次数:516 次
  • 上一页下一页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