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情

鎳在不鏽鋼中的作用*新

日期:2025-05-08 11:22
瀏覽次數:1792
摘要:
鎳在不鏽鋼中的作用*新
鎳在不鏽鋼中的主要作用在於它改變了鋼的晶體結構。在不鏽鋼中增加鎳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形成奧氏體晶體結構,從而改善諸如可塑性、可焊接性和韌性等不鏽鋼的屬性,所以鎳被稱為奧氏體形成元素。普通碳鋼的晶體結構稱為鐵氧體,呈體心立方(BCC)結構,加入鎳,促使晶體結構從體心立方(BCC) 結構轉變為麵心立方(FCC)結構,這種結構被稱為奧氏體。然而,鎳並不是**具有此種性質的元素。常見的奧氏體形成元素有:鎳、碳、氮、錳、銅。這些元素在形成奧氏體方麵的相對重要性對於預測不鏽鋼的晶體結構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人們已經研究出很多公式來表述奧氏體形成元素的相對重要性,*有名的是下麵的公式:

    奧氏體形成能力=Ni%+30C%+30N%+0.5Mn%+0.25Cu%

    從這個等式可以看出:碳是一種較強的奧氏體形成元素,其形成奧氏體的能力是鎳的30倍,但是它不能被添加到耐腐蝕的不鏽鋼中,因為在焊接後它會造成敏化腐蝕和隨後的晶間腐蝕問題。氮元素形成奧氏體的能力也是鎳的30倍,但是它是氣體,想要不造成多孔性的問題,隻能在不鏽鋼中添加數量有限的氮。添加錳和銅會造成煉鋼過程中耐火生命減少和焊接的問題。

    從鎳等式中可以看出,添加錳對於形成奧氏體並不非常有效,但是添加錳可以使更多的氮溶解到不鏽鋼中,而氮正是一種非常強的奧氏體形成元素。在200係列的不鏽鋼中,正是用足夠的錳和氮來代替鎳形成100%的奧氏體結構,鎳的含量越低,所需要加入的錳和氮數量就越高。例如在201型不鏽鋼中,隻含有4.5%的鎳,同時含有0.25%的氮。由鎳等式可知這些氮在形成奧氏體的能力上相當於7.5%的鎳,所以同樣可以形成100%奧氏體結構。這也是200係列不鏽鋼的形成原理。在有些不符合標準的200係列不鏽鋼中,由於不能加入足夠數量的錳和氮,為了形成100%的奧氏體結構,人為的減少了鉻的加入量,這必然導致了不鏽鋼抗腐蝕能力的下降。

    在不鏽鋼中,有兩種相反的力量同時作用:鐵素體形成元素不斷形成鐵素體,奧氏體形成元素不斷形成奧氏體。*終的晶體結構取決於兩類添加元素的相對數量。鉻是一種鐵素體形成元素,所以鉻在不鏽鋼晶體結構的形成上和奧氏體形成元素之間是一種競爭關係。因為鐵和鉻都是鐵素體形成元素,所以400係列不鏽鋼是完全鐵素體不鏽鋼,具有磁性。在把奧氏體形成元素-鎳加入到鐵-鉻不鏽鋼的過程中,隨著鎳成分增加,形成的奧氏體也會逐漸增加,直至所有的鐵素體結構都被轉變為奧氏體結構,這樣就形成了300係列不鏽鋼。如果僅添加一半數量的鎳,就會形成50%的鐵素體和50%的奧氏體,這種結構被稱為雙相不鏽鋼。

    400係列不鏽鋼是一種鐵、碳合鉻的合金。這種不鏽鋼具有馬氏體結構和鐵元素,因此具有正常的磁特性。400係列不鏽鋼具有很強的抗高溫氧化能力,而且與碳鋼相比,其物理特性和機械特性都有進一步的改善。大多數400係列不鏽鋼都可以進行熱處理。

    300係列不鏽鋼是一種含有鐵、碳、鎳和鉻的合金材料,一種無磁性不鏽鋼材料,比400係列不鏽鋼具有更好的可鍛特性。由於300係列不鏽鋼的奧氏體結構,因此它在許多環境中具有很強的抗腐蝕性能,具有很好的抗金屬超應力引起的腐蝕所造成的斷裂的性能,而且其材料特性不受熱處理的影響。

 鎳在不鏽鋼中的作用*新


陝公網安備 61010402000317號